首页 荣耀市县 汉阴县:“搬出”幸福新生活,群众过的好 才是真的好

汉阴县:“搬出”幸福新生活,群众过的好 才是真的好

脱贫攻坚期间,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贫困群众走出困境的重要抓手,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20个,5081户17940名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家。为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力,该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建强一个支部、建好三大载体、建设八个中心”的“138”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模式,有效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搬迁群众的“主心骨”,汉阴县平梁镇兴隆佳苑共安置443户1749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共有13名党员,其组织关系在搬迁后即迁入该社区,成立兴隆社区党支部,镇级下派青年党员欧波任社区党支部书记。

欧波介绍:“自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来,引领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党员群众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发挥了很好的统领作用。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社区立即成立了6名党员组成的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16名志愿者联合29名楼长分成宣传组、信息登记组、门口值守组、社区巡逻组,有力保障了社区安全。”

据了解,针对易地搬迁群众搬出后原村“管不到”、现居住地无法管的“盲点”问题,汉阴县坚持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实现了搬迁社区党组织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根据规模和党员数量,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组建党组织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成立社区党支部、党小组15个,从回乡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产业技术能人、务工经商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名,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落实新建社区干部补贴、党建工作经费和办公服务经费、建设一个党群服务中心、配齐远程教育设备等保障,设立村(居)民委员会及各类群团自治组织,统一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

以社区党组织为统领,社区管委会、社区工厂、农业园区为载体支撑,保障搬迁群众的权益,服务就业及发展需求。

“社区内实行网格化管理,居民委员会下设11个居民小组,推选11个小组长协助居委会工作,同时,29个单元楼推选出29名楼长管理和服务每户居民,这样,居民有事就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楼长,楼长处理不了再反映给小组长。”兴隆佳苑社区5号楼小组长刘运波详细介绍了该社区网格化管理。

根据搬迁社区规模大小和相间距离,汉阴县按照新设、融合、挂靠三种形式,成立社区管委会、居委会或居(村)民小组,负责社区管理工作,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推选出网格长,将党建、物业、就业、平安建设等纳入到网格之中,破解了搬迁地与户籍地管理的空白尴尬。

“以前只有我丈夫一个人挣钱,自从去年5月份我在社区工厂上班以后,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做工,每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家里一下就显得宽裕多了。”听得出来,涧池镇紫云南郡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谢祖菊对目前的生活状况非常满意。

针对有劳动力或弱劳动力搬迁户的就业问题,汉阴县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在社区成立劳务公司。根据“一区一厂、规模适度、宜建则建”原则,每个安置点至少建1处新社区工厂或社区车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引进一批毛绒玩具、电子元件、手机配件、农特产品加工和手工艺品制作等加工企业,促进搬迁群众就业。据悉,汉阴县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共建社区工厂28家,19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

而对于部分搬迁群众来说,种了一辈子地,只有土地才能让他们觉得踏实。

住兴隆佳苑的69岁高荣田大叔骄傲地说:“我在合作社桑园自愿认领了3亩地,套种上土豆、辣椒、苜蓿等蔬菜,目前已经卖了4000块钱了。”女婿说他年龄大了,怕累着,不让种。高大叔反而不乐意,说自从搬迁后,身体好了,收入稳定了,过的很舒心、很快乐。与高大叔情形相同的搬迁群众很多,身体健朗,但缺乏一技之长,到产业园干活正好发挥特长,实现稳定增收。

汉阴县创新实施“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在搬迁社区组建产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动员搬迁贫困群众积极带资入社,发展特色长效产业,并将产业奖补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合作社发展产业,实现带资入社变股民,资本合作兴产业。建园规模以户均年增收1万元为标准倒算发展规模,并通过统一划地到户、分工分业、委托代管、返租倒包、务工取酬等方式,让外出务工无技、本地就业无岗、迁入务农无地的搬迁群众就近务农,实现有土安置、以土兴业,多渠道增加收入,确保把搬迁贫困群众真正镶嵌到产业链上。

“4、5月份产业园务工人员172人,其中搬迁群众93人,合作社昨天发工资11.5万元,郑诗江大妈两个月做工29天,领了2200多元。”兴隆蚕桑合作社出纳张春翻着账本介绍到。

据悉,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配套建社产业园区14个,发展茶叶、蚕桑、果蔬等8152亩,带动产业扶贫搬迁户3774户。

围绕满足搬迁群众入住后的“学、医、养、人、钱、业”等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八个服务中心(5+X)”建设,“5”即便民服务、物业管理、平价购物、老人日间照料、儿童托管中心,保障共性需求;“X”即各社区因地制宜成立民事矛盾调解、文体活动服务、红白理事服务中心等,满足个性需求。通过八个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行,把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文化关怀落到了实处,让群众不出社区大门就能满足各种生活所需。

“我是涧池小学的老师刘小玲,按照学校安排,我们轮流到社区辅导中心来给孩子们志愿辅导作业。”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自我介绍完,又低下头去给学生讲解。在紫云南郡搬迁社区的儿童辅导中心内,放着30多张坐凳,孩子们安静的写着作业。

“张支书还经常在社区组织文艺活动,我女儿去年参加了庆元旦和新年文艺晚会演出,没想到我们家也会有一个能上台面的人呢。”说起自己的孩子,罗云满脸自豪和开心。

“我们社区人口多,老人、孩子也多,还设立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能照顾到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群众需求。”张红霞介绍到。

截至目前,汉阴县100户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八中心”已全面建成运行。在强化管理服务基础上,不断强化机制保障,积极搭建党建组织、产业支持、就业创业支持、社区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权益保障七大体系,构建了有效融入、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