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生产 神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监管服务 助力经济发展

神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监管服务 助力经济发展

2020年以来,神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榆林市局重点目标任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市场监管,采取务实求真,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市场监管工作,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有序,稳步推进。

对照目标、突出优势,着力“四项举措”

履行职责使命,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神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沉120名局机关干部联合基层人员对全市酒店、餐馆、足浴会所、音乐酒吧、各大农贸市场等市场主体1.52万余户实行“网格化”管理。与180家重点复工企业签订“三保协议”,确保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拎得省心、放心。

携手美团推出手机“商超配送”,与13家大型超市建立了线上销售合作关系,免费提供配送服务,实现“零接触”配送。对各大农贸市场、商场的厄瓜多尔进口冻南美白虾进行摸底排查,一共查处了122家商户,共停售封存了1776.26公斤厄瓜多尔进口冻南美白虾,并对所有查处的厄瓜多尔进口南美冻虾进行了核酸检测,出具检验报告331份,检验报告结果均为阴性。

重点针对农贸市场、大型餐饮、冷链运输环节等场所的核酸检测,完成核酸检测采样145份。对高风险商贸、农贸、海鲜市场所有商户及从业人员样本、动物样本、环境样本进行采集,共完成采集326份。

加强了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神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始终以“市场监管、党建领航”为统领,“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推进党建工作引领市场监管新发展。选派13名党员助推脱贫攻坚任务。开展“双报到”活动,党员志愿者联合社区走访慰问退伍老红军和困难居民,并送上了米面、粮油、生活等用品。九九重阳节走进敬老院开展文艺表演活动。

喜迎建党99周年,组织开展知识竞赛,羽毛球比赛等“七一”系列活动,激发党组织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组织全体党代表、国企部分代表、区域支部书记进行了培训。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目标任务工作责任书》,将每项工作细化到人,责任到人。

开展党员培训、轮训学习活动,“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人脸识别考勤制度,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从严从简,降低公务活动成本,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开展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和土地开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并组织32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自查,撰写了《自查报告》,签订了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矿产开发和土地开发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承诺书》。

加大了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组织安排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络学院培训11人次、陕西省网络教育学院培训200余人次、神木市干部教育学院培训35人次、科级领导轮训班70人次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了《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听证暂行办法》《行政处罚格式范本》《民法典》的教育培训工作,共培训660余人次。

组织全系统人员开展了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工作业务培训会提升监管能力。组织全局44名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执法考试,并对执法证进行了新申和换发。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切实把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转化为推进市场监管的强大动力,市场监管局连续被评为“市级党建先进集体”“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医药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单位”“食品安全先进单位”。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结合“知识产权日”“全国安全用药月”“质量月”“计量日”“全国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广泛开展“安全用药、战役同行”“制止餐饮浪费、践行光盘行动”等主题活动,通过设置科普展板海报、发放科普宣传册、现场咨询义诊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群众节约消费、理性消费,广泛普及疫情防控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知识。

围绕职能,融入大局,突出“五项服务”

优化营商,助力发展。市场主体开办时间缩减至0.8个工作日,今年新发展市场主体6323户,累计市场主体6.1397万户,为企业免费刻章3421户。今年共许可食品经营1277户,小餐饮499户,小作坊24户。累计许可了食品经营6547户、小餐饮1381户、食品生产企业56户、小作坊63户,食品生产企业13家。

注册执业药师127人,GPS认证8家,医疗器械备案76家。全年共完成药品行政许可审批资料审核及现场检查98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58家药品经营企业,其中包括1家药品批发企业,2家药品零售连锁总部,255家药品零售门店。

完成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现场检查45家,完成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现场检查12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6家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75家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新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共1787台,其中锅炉29台、电梯217部、起重机械75台、压力容器1377台、压力管道23条、厂内车辆65台、游乐设施1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共12338台,其中锅炉692台、电梯2721部、起重机械2112台、压力容器6013台、压力管道242条、厂内车辆547台、游乐设施11台。

做好市场主体信息公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实行市场主体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全市年报企业11573户,年报率99.45%,对未按要求及时公示或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截至目前,共列入异常名录571户,严重失信企业42户,清理名存实亡企业800户,并通过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26次,部门间联合双随机抽查14次,完成省局下发企业登记事项和公示信息抽查检查380户。协助司法机关冻结股权107次,冻结股权数额95.43亿元,办理股权出质登记81次,其中设立登记57次,注销登记24次,出质股权总额14.76亿元,被担保总额62.79亿元。办理动产抵押备案登记32户,累计借贷金额25.94亿元,注销动产抵押备案登记9户,累计借贷金额3.52亿元,变更动产抵押备案登记4户。

品牌建设,梯次培育。加强商标保护,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撤销了山东板墩焉煤炭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的“神木动力煤”商标,有力保护了该市“神木兰炭”地理标志商标。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办理了禾福顺粮油食品供销有限公司、神木市解瑞芳养发护发馆等商标侵权投诉案件,并组织开展2020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组织21家企业开展对标达标工作,已圆满完成任务。四是指导中鸡镇纳林采当村完成美丽乡村第二年度目标考核工作。

消费维权,维护民生。围绕疫情期间消费者反映集中的商品价格、防护用品质量等问题,积极开展“3·15”消费维权系列宣传活动。纠正燃气公司通气点火需提供五项资料问题,最终明确用户只需要提供两项资料即可,从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结束了很多消费者高价购买点火票据等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积极受理商标侵权投诉案件12起,办结10起。

深入推进“五进维权网络建设”,在商场、超市、市场、企业、学校建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全面建立起行政执法、站点配合、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覆盖城乡、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守望12315维权监管网络。通过神木电视台、神木新闻网等媒体,发布了2020年典型案例、消费警示和放心消费创建成果,通报2020年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等内容,不断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消费和维权意识。

截至目前,神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案件1185件,信访案件1件,百姓问政49件,12345投诉47件,网上信箱2件,办结1224件,办结率95.3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4.5万元。

计量标准,惠及民生。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启用了国家计量强制检定业务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优化了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今年共检定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类计量器具18125台件。对全市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6大集贸市场、5个大型超市的计量器具实施免费强制检定,并设立8个公平秤。对煤矿化工企业和加气站在用的风速表等安全计量器具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查59户企业。完成神木市龙华阳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恒源煤电集团发电有限公司建标企业复审工作。

围绕风险,靶向监管,突出“五大重点”

突出攻坚任务,靶向监管食品安全。对城区内的1499户餐饮经营企业和1118户食品流通企业进行宣传引导、现场帮促,实现了“七个统一”。即统一培训、统一移位清扫、统一安装“三防”设施、统一消杀“四害”、统一明证亮照、统一发放文明餐桌宣传牌、统一粘贴禁烟标识、统一等级量化公开。目前,全市餐饮等级量化率达95%以上,提升了食品经营企业功能形象,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成功通过国家专家组技术评估。

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指导和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生成二维码并在厂区显著位置粘贴。四是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管控,共59家企业进行自查并填写了《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自查表》。

突出质量管理,靶向监管药化药械安全。全面落实“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开展了特殊药品、疫苗、中药饮片、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中选药品、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风险排查等专项行动,共对发现问题的4家特殊药品使用单位、5家疫苗接种单位、7家中药饮片使用单位要求限期整改。全面运用“陕西省药品安全监管综合业务系统”进行药品、医疗器械许可事项的办理,共使用该系统办结药品经营许可事项7项,医疗器械经营许可7项,医疗器械经营备案19项。

建立“一企一档”电子档案,现已建立药品经营企业电子档案240项,完成我市所有药品经营企业电子档案的93%,建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电子档案301项,已完成所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电子档案的98%。对2019年抽检不合格的2起中药饮片案件进行了严格查处,对违法违规行为及相关企业进行了公开曝光。推广远程审方及远程诊疗服务体系。六是开展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的专项监督检查,共检查经营单位190家,使用单位50家,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配合省局开展飞行检查,加大案件查案力度,对该市三家严重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分别进行了立案查处。完成药品不良反应355例,化妆品不良反应3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45例,医疗机构报告占比均达100%,现已全部超额完成任务,药械化不良反应工作目前走在了全市前列,并得到了榆林市局的通报表扬。

突出安全隐患,靶向监管特设安全。对大柳塔镇、店塔镇、孙家岔镇、锦界工业园区、柠条塔工业园区电站锅炉范围内的管道进行安全专项监察,对32家充装企业和市区范围内的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开展了专项治理。全年共检查企业621家,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437份,对存在安全问题未及时整改的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

争取政府资金102.8万元,对全市“三无”老旧电梯27部进行了维修改造,彻底解决了再用老旧电梯的安全隐患。还对1万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加装智能角阀,防止交叉充装,瓶对瓶导气,更防止报废气瓶,劣质气瓶流入该市。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神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工作职责》,并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

针对重点行业启动双重预防机制,特别是75家化工企业、35家充装站、25电厂等隐患排查风险管控。经自查自纠后发现美能天燃气公司100余公里的热力管道未注册、未检验;陕西鸿海融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余米工业管道未注册、未检验,现已列入分级风险管控对象重点整治。四是共接到96333救援电话68起,其中困人45起,故障投诉23起,共解救被困人员89人。

突出抽检分类,靶向监管产品质量安全。开展食品抽检,神木市局共安排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000批次,其中农产品900批次,食品1100批次,任务完成率100%,不合格食品36批次,不合格率1.8%;配合省局对2019年度桶装水检测不合格的8家桶装水生产企业以及流通环节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的10批次进行了核查处置中;配合榆林市局对农贸市场、超市、大型酒店、白酒生产企业、小作坊等完成了327批次食品抽样,不合格食品7批次均在核查处置中。

开展流通领域产品质量抽检,对辖区内床上用品、毛巾、婴幼儿、儿童服装等日用纤维制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共抽了112个批次,全部合格。开展工业产品抽检,对3家溶解乙炔气体生产企业、6家电石企业、5家金属镁企业进行现场抽样检测,所有样品均合格。配合榆林市局开展药品抽检工作,全年药品抽样任务30批次,医疗器械抽样任务25批次,已经全部完成任务。开展成品油、农资、散煤抽检,共计抽检了1185个批次,21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已进行立案查处。

突出联动执法,靶向监管行业安全。聚焦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开展过期食品、猪肉等生猪产品、冷藏冷冻食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等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办结案件13起。严厉打击疫情期间防疫用品乱涨的不法行为,及时打击处理了个别商家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借疲情发国难财的不法行为。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六稳”、“六保”精神,在“减税降费”工作中持续发力,共排查出全市范围内目前共有转供电主体182家,通过召开行政警示约谈会,签订整改承诺书,单独或与供电企业联合挨门逐户督促整改等方式,整改成效显著,现已通过表改实现直供过半,10户以上转供电主体主动退费,各转供电主体以目录电价加合理公摊调整转供电价格,并都做到了目录电价与公摊分离和上墙公示。

围绕垄断货源、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扰乱市场交易秩序和强买强卖、骗买骗卖等为问题线索进行了涉黑涉恶排查。开展了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企业以及汽配件销售经营户抽查整顿,对数家违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对24户违法经营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规范网络主体经营,检查线上网站108户,线下网站40户,清理不良信息20条,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对辖区内新增的45户商户进行油烟净化器安装,现都已完成安装、检测工作。

在神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高压态势下,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77件,简易程序案9件,案件数结案254件,其中召开案审会5次,移送公安机关案件5件,举办听证案件2件,共收缴罚没款378余万元,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下一步,神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企业注销“一网通办”,实现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各部门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加快产业发展,引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走规划发展道路,以质量提升、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等工作为重点,引导企业进行“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充分调动广大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的积极性,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郭 瑞)

责编:张金侠

编辑:武明/明学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