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态 陕北秧歌——陕北人骨子里的乐观与倔犟

陕北秧歌——陕北人骨子里的乐观与倔犟

陕北秧歌,萌生于东汉,初步形成于唐宋,繁衍发展于明清,是一种集歌、舞、戏、乐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起源于祭祀天地诸神、祈保风调雨顺的民间活动,是陕北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古老时尚、独特多元、神聚形散的有别于其他地方戏曲的特殊剧种。

image.png

秧歌是陕北人骨子里的乐观倔犟,秧歌是陕北人精神中的坚韧顽强,秧歌是陕北人血液里的激情流淌,秧歌是陕北人生命中的风云飞扬。

许多时候陕北秧歌是戏曲非戏曲、非戏曲又是戏曲,许多时候陕北人把现实生活的走、扭、摇、摆、跳,当作生命之戏的一剧之本,把过日子的心劲当作念白,把求生存的信念化为唱词,把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幻化为秧歌表演的唱作念打、翻滚跌爬,不分台上台下、难辨是戏是真地尽力演唱在生命的舞台上。

image.png

陕北秧歌的表演形式是:唱中带舞的艺,说中带跳的技,野而不俗的戏,散而不乱的剧;陕北秧歌的表演风格是:笑而不野、妖而不浪、逗而有度、稳而传神。陕北秧歌是一种特殊的剧种,更是一种独具韵味的民间歌舞。说它有别于其他剧种,是因为陕北秧歌没有固定的唱腔曲牌和板式调口,说它形式独特是因为演唱的词句许多都是因时因事、因情因景、即兴发挥、随口编唱的,更因为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使传统的陕北秧歌成为反映生产斗争、革命斗争的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丰富了表演形式和内容、增强了戏剧性的小型广场歌舞剧,为后来中国歌剧的诞生、发展、成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极大的宣传教育和推动作用。

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陕北秧歌》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age.png

圆梦今生不了情

我曾在同学、同行、同仁不同的聚会饭桌上,借着酒劲自诩:我说的不如写的,写的不如跳的,全市作协会员里我舞蹈跳的最康硬,全市舞协会员里我散文写的最足劲。我也曾借着酒劲唱过这么几句秧歌词:黄土山娃草一根,高粱饭滋养了精气神,扭着秧歌去追梦,圆梦今生是不了情。

仔细一想,我这辈子干的营生确实是一直跟陕北秧歌搅合在一起的:1970年,我刚七岁,一个月光明朗的秋夜,队窑院里为公社农业学大寨誓师大会排练文艺节目,我和同伴们聚在那儿看热闹,节目排练空隙,调皮的我和另一个调皮的孩子,学着大人的样扭腰拧胯、胡蹦乱跳闹着玩,几个长辈在一旁捧逗着,我俩就如被围观的猴子一样闹腾的更疯,被负责排练节目的贺俊义(2008年被授予“非遗”名录《陕北秧歌》国家级传承人)看上了,经他点拨我和童伴表演的二人场子,在那次誓师大会的文艺演出中得了个头彩,成了周围几个村子里出了名的文艺好苗苗……许是因为那次表演垫底,1976年我考进了绥德县剧团,1983年已成为本地区小有名气戏曲武生演员的我,受邀参加了全区民间文艺会演,所表演的新编三人场子《相亲》里的几个随性扭走的陕北秧歌步伐动作,被观摩的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评价说是对民间舞蹈陕北秧歌的一种推陈出新,我如坠云雾,一下不知自己从小表演的“踢场子”是什么了……1996年,为了弘扬陕北民间艺术,绥德县组建了“黄土地艺术团”,那时我的年龄已过“而立”未到“不惑”,正是人生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既是舞台上的表演骨干又是主管业务的副团长和半拉子导演,对许多市井之事是揉不到眼里的,可对陕北秧歌这种土的掉渣的民间艺术却产生了深深的迷恋!

是因为这种将人性、神性、禅性、灵性和土气、野气、豪气、仙气搅合为一体的民间歌舞艺术让我和我的同伴们登上了国内北京、上海、成都、香港、澳门、新疆和西欧的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各种文化交流演出的大舞台……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庆典游行的“三秦新韵”陕西彩车上,我负责排练的彩绸秧歌被一帮绥德的帅后生俊女子挥舞着从天安门广场经过,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那是陕北秧歌带给我们的莫大荣耀……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与土的、洋的、文的、武的、美的、丑的各种风格的秧歌艺人配合着进行了千多场“踢场子”表演,也给专业、业余、城市、乡村、学校、厂矿编排辅导了大大小小、种种样样无以数记的秧歌节目。总之,我这大半生一直和陕北秧歌扭结在一起,从无意到有意,从模糊到清醒,从浅显到深入,从不求甚解到刻意研究,悲喜相交、苦乐参半……2017年我被评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秧歌》省级传承人。

基于我和陕北秧歌的这许多牵连 。

2019年我被审定为《中国戏曲剧种全集.陕北秧歌》卷的撰写者。如此庄重的任务落在了我的肩上,感到欣慰的同时一种从未有过的豪壮责任感严然从胸膛燃起。我十分清楚,虽然自己大半辈子从生活到舞台一直示范、排练、扭跳、表演着陕北秧歌,对秧歌表演的各种身韵动作、场图调度、鼓点伴奏可谓了如指掌,但要把秧歌写成一本书,一本地方戏曲剧种书,一本包含剧种历史、剧种文学、剧种音乐、剧种表演、剧种生态、剧种保护的书,一本具有史实性、学术性、可读性为一体的权威教科书,我的文化底子、学术修养、理论水平确实不够格、难支撑、扛不起!那段时间我极其的茫然、焦虑、纠结,清楚此事不能推却,但心里确实没底,虽然上级业务部门规定了剧种撰写的详细条款,传发了剧种撰写的模式范本,可陕北秧歌表演样式的独具性、特殊性与全国其他地区戏曲剧种差异很大,无法模拟仿照。

怎么写才符合陕北秧歌这个特殊剧种的真实形状?如何表达才能说清陕北秧歌这个独特艺术的深厚内含?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每天两次爬上小城之巅的山顶,伴着太阳的起落在散步走圈,脑海里寻求着符合陕北秧歌的行文表述方式,大半年过去,山顶的荒草丛让我踏出一圈白硬的圆径,我怀着对陕北秧歌极其敬畏的态度,日复一日虔诚地在《中国戏曲剧种全集.陕北秧歌》卷的这块田地里营务劳作着……在陕北,庄户人家把家里的男劳力称作“受苦人”,地里庄稼的长势、成色和秋后的收成,就全看受苦人的作务态度和下力程度。我虽不是受苦人,可却像务正的庄稼人一样,起早摸黑、除草浇水、扶秧掐蔓、尽心尽力地营务着这畦禾苗。

春去秋来,草绿草黄,辛勤劳作了一年,《陕北秧歌》这畦庄稼到成熟的季节了,我清楚这本书的文字中免不了夹杂着草芥秕谷,可大部分颗粒还是饱满瓷实能收割入仓的。

《中国戏曲剧种全集.陕北秧歌》卷的撰写工作得到了榆林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绥德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绥德县文化馆的全力支持。在乐谱记录、图片搜集、版式排列方面得到了绥德县文化馆业务干部刘琦、王磊、李玲三位年轻同志的热情帮助,在《全国戏曲剧种全集.陕北秧歌》卷成书的后语文尾,一并对全力支持、热情帮助过此书撰写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致以真诚的感谢!(贺世成)

责编:杜鹏飞

编辑:王玲/王阿利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