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分类 渭南市红十字会:人间大爱 “救”在身边

渭南市红十字会:人间大爱 “救”在身边

当意外来临时,总有人挺身而出奉献爱心温暖他人,当明天成为终点,也有人愿意在生命尽头发出最后一丝光亮,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这种美好纯粹的品格,无私无畏的态度就是大爱。

大爱是一种崇高的慈善情怀,在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的精神,人的生命和生存被视为社会发展最高价值取向。儒家思想的“仁者爱人”,墨家的“爱人若爱其身”、道家的“上善若水”以及佛教的“慈悲为怀”等理念,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博爱”思想的生动体现,这种博爱思想根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大爱之所以被人们颂扬、追崇,是因为它是维系社会和谐美好的纽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延伸。

(一)大爱接力 映照至善人性

前不久,渭南市遗体捐献志愿者孙树海、孙宇鑫父女二人入选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渭南合阳90后骨髓捐献者雷凯入选第一季度“渭南标杆”,这些化身“人道 奉献 博爱”红十字精神的平凡市民用行动诠释着大爱。人们在被他们的故事感动、震撼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良善背后那颗闪闪发光的灵魂。

“反正人死了一烧也就是一抔土,还不如给国家做点贡献。”这是23岁华州女孩孙宇鑫生前的遗言,花样年华,青春绽放的年纪不幸患上恶性肿瘤﹣﹣心血管肉瘤,在与病魔抗争失败后,她做出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决定,因为生前是一名护士,她想去世后当一名“大体老师”,继续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据华州区杏林镇华盛社区负责人尚雪莲讲,孙宇鑫在弥留之际,强忍着病痛给她说“给我只用吗啡就行了,缓解一下疼痛,我不想再用其他药,因为我的眼角膜要捐出去救人,我的遗体还要给医学院进行医学研究”。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懂得给别人撑伞,无私无畏的生命在最后一刻迸发的光芒耀眼夺目,至真至善的抉择让人既心痛又敬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每个人生命的终点都是相同的,能在生命终点牵挂同样遭受病痛和苦难的人,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是比泰山还重的大爱。2023年6月5日,带着对这个世界无尽的眷恋不舍,孙宇鑫走了。

IMG_256

仅仅时隔4个月,沉浸在悲痛还没缓过神来的孙家人遭遇又一至亲的离去,孙宇鑫父亲﹣﹣孙树海。妻子在女儿2岁时因意外不幸离世,相依为命的父女俩并没有得到上天的怜惜,52岁的孙树海因急性肾衰竭常年遭受病痛折磨,在女儿患病去世后,命运再次将他抛向无底深渊。“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在生命尽头他也毫不犹豫做出和女儿同样的抉择﹣﹣捐献遗体,成为大体老师。父女俩终以另一种方式团聚,两代人的大爱接力,用生命点亮生命的善举,经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中省媒体的报道,感动无数网友,“致敬生命尽头的大爱”、“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散发着温暖的光”、“震撼 泪目”,情感的共鸣、灵魂的洗礼,孙树海、孙宇鑫父女俩感人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就算微小如尘,也能拥有高贵的灵魂,就算身陷绝境,也可以活出新的境界。

IMG_256

“走过夜路的人最知道星光的灿烂”。2017年5月,渭南白水县教师武王顺意外摔倒导致颅脑重创,在治疗期间,他得到了社会的众筹帮助,随后一年,武王顺病情加重,最后家人尊重老人遗愿,做出捐献老人器官的决定。捐献当天,两位失明、两位尿毒症和一位肝衰竭等五名患者陆续完成移植手术。当天在器官获取手术室外,武王顺的儿子武楠申请登记成为一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我想和父亲一样,把这种爱一直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参与器官捐献,让更多的大爱能够得以延续”。因为得到过社会的救助,所以更懂得那份爱心的力量和珍贵,因为有父亲的榜样,所以更明白遗体捐献的意义,人世间最动人的风景就是曾经得到关爱和回报大爱的双向奔赴。

人性之善根植于中国人的血液,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道德的启发、现代制度的保证,让爱心的给予和播散有了更多途径和可能。随着广泛宣传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支持。据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统计,目前我省志愿登记21万余人,捐献人体器官1846人,捐献遗体380,视力角膜2076片,使6000余名器官衰竭的患者得到救治,2000余名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这些奉献大爱的捐献者,在人生终点,他们将生命的接力棒传给徘徊在生死线上亟待挽救的生命,在点亮别人生命的同时,自己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重生。

(二)点滴为功 引领文明风尚

人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20年、279次、105800毫升血液,3000公里捐献路程,这些数字不断刷新着一个人的精神高度,记录着播撒爱心的漫漫征途。这个人就是渭南潼关代字营成分献血队队长—谢克锋,20年前这名基层医务工作者一次献血经历,让他认识到无偿献血不仅能挽救生命,还有益身体健康,“认准的事就要坚持下去”这个简单朴素的信念就此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从此20年来每月两次捐献血小板成为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不孤,必有邻”。20年来他高尚的德行影响和感动着身边的人,在谢克锋的带动下,潼关县代字营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献血爱心队伍,2007年潼关代字营成分献血队成立至今已有志愿者200余名。

“汇聚人道博爱力量,谱写生命的诗和远方”这是米登飞写在日记中的一句话,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市中心血站采血车司机,1994年入伍第一次献血后至今,他已献血95次。35000毫升血液,褪去军装,热血为民奉献的豪情依然不减。合阳县90后小伙雷凯坚持献血十余年,2020年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3年接到中华骨髓库配型成功的通知,他毫不犹豫配合采集工作,在连续注射四天造血干细胞动员针后,一袋330毫升爱心“生命种子”成功采集完毕后当天跨越千里被送往救助者医院。

IMG_256

这些大爱捐献志愿者用热血传递温暖,用生命点亮生命,朴实、纯粹的善举引领着社会文明风尚,也感染身边另一些人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贡献。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秘书长张宝华是西安某高校一名老师,因曾陪伴一名在校学生骨髓捐献,她被深深打动,于2015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服务队,已陪伴百余名捐献者采集捐献造血干细胞。亲切温暖的鼓励、体贴周到的守护、细致入微的叮嘱,志愿服务者用自己的方式服务社会、传递温暖、奉献爱心,与骨髓捐献者共同谱写人间大爱的动人乐章。

如今,在渭南“无偿献血”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越来越多的无偿献血者加入,越来越广的献血知识普及,越来越密的献血故事传播,街头无偿献血的宣传海报,献血车、献血屋不时出入的无偿献血者,企业单位组织的团体献血活动,爱的暖流在城市的角落默默涌动。据统计,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市5.7万人次献血19.38吨,向医疗机构供给血红细胞和血小板量,同比分别增长5.08%和21.84%,再次刷新“爱心值”。近5年来,我市5483名献血者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56名志愿者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

“积小善为大善 善莫大焉”,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一次挽袖献血,就是在拯救一个生命,用鲜艳的“红”描摹城市文明的底色,点滴爱心汇聚磅礴力量,也一定能推动渭南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奉献博爱 唱响时代旋律

孙树海父女两人的爱心接力奉献国家医疗研究,合阳县90后小伙雷凯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生命“续航”,渭南幼师梁倩在外地偶遇突发疾病游客,争抢”黄金四分钟”与死神赛跑,不管是危急关头的出手相助,还是长年累月的奉献爱心,“救”在身边己经成为许多人勇敢的选择。“人道 博爱 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散发新的光芒

今年的5月8号是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成立于1904年的中国红十字会,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从战争救护开始,逐渐发展到卫生救助、社会福利,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现在的红十字会职能主要包括在灾害和非灾害、紧急和非紧急状态下的救援、救护和救助工作,其核心业务概括为“三救”(应急救护、应急救援、人道救助)和“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以“人道 博爱 奉献”为核心价值的红十字精神与“厚德载物”“仁义至上”“舍生取义”“济世利人”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互交融。正因为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土壤,红十字精神才有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内涵,并随着时代进步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弘扬“人道 博爱 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推动社会文明前行,激发社会正能量,唱响主旋律,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推进。

IMG_256

加强宣传,让“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成为社会尊崇的道德准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需要榜样的引领。主管部门加强日常工作宣传,深入挖掘社会中的感人事迹,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传播手段进行宣传报道,让英雄的事迹可感可学。大力宣传“三救”“三献”的科普知识,在社会中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

创新工作,让“有心者有为”“爱出者爱返”成为工作的助推器。为大力推动全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渭南市红十字会联合市卫健委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共医疗机构设立“人体器官捐献服务工作站”。这是渭南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也是全国首个一次性在35所医疗机构建立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站的城市,为我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健康发展搭建了更加规范、高吸、便民的新平台。做好“六进”群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同时,在建成首个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首个5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首个中学应急救护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更多场所更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救助设施和方法。探索更多更细具有社会关怀和温暖的回馈政策,比如无偿献血者血费直免体系,“稀有血型志愿者联谊”活动,遗体捐献者缅怀园建立,这些具有“仪式感”、“制度性”的活动和政策,才能让站在光里的英雄被更多人看见。

协同推进,让“人道 博爱 奉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红十字精神的宣扬应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等相结合、成为常态化、持久性的工作,两者同步推进、互为补充。

弘扬人间大爱,激发内心良善,健全设施,完善制度,让更多人不仅有救的勇气和爱心,也有救的便利和本领。创新工作,双向奔赴,让更多人有奉献大爱的初心和担当,也有社会回赠的暖心和荣耀。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更美好的人间”!(陈咪荣)

责编:杜鹏飞

编辑:安歌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