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荣耀教育 华章溢彩谱新篇——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70周年校庆致辞

华章溢彩谱新篇——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70周年校庆致辞

叶落知秋,匠心筑梦,七旬年华,嘉宾盈门。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谋划十四五宏伟蓝图的关键时刻,我们相聚在古都咸阳,共同追寻这所学校伴随共和国工业文明70年发展进步的足迹,共同追忆它见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70年发展的奋斗历程,共同追述它薪火相传革故鼎新70年的坎坷岁月,共同畅想创建一流中国特色高职学校的美好愿景。首先,我谨代表全院25000余名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为这所学校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的各级政府、行业和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省内外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坚守在岗位默默奉献的海内外15万校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向70年奋斗不息、爱岗敬业的学校教职工,以及为学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届老领导、老教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作为与新中国同生同向同发展的第一批工业学校,陕西工院因装备制造业而生、依装备制造业而立、随装备制造业而强,筚路蓝缕,自强不息,始终致力于为共和国工业强基战略培养服务先进制造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关中西部小镇蔡家坡,到异地办学迁校古都咸阳、催发双照湖边新校区拔地而起;从机械、电力、土木营造三科50名教职工200名在校生到10大专业门类65个专业1150名教职工24716名在校生规模扩张,从单一的国内招生办学到97名留学生入校学习、赞比亚机械学院随有色行业漂洋过海传播中国制造标准,从厂校一体化办学到产教融合型内涵贯通、协调推进,从国家级重点中专到国家“双高”建设院校迭代传递、殊荣连篇,借力国富民安、开元盛世,依托政策红利、行业支持,凭靠职工努力,学生勤奋,这所学校,一直在进步。

七秩沧桑,别样风华。陕西工院自建校之日起,就承载着党和国家的希望,肩负着制造强国的历史使命,坚持与共和国同呼吸,与民族振兴共命运,栉风沐雨铭初心,执著坚守写春秋,演绎了一部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办学兴校史。

70年前,蔡家坡雍兴高职在沟渠瓦窑旁开课办学,校长王达成提出“用革命的精神创办革命的学校”,播下了兴学育才的第一缕红色基因,演绎成如今学校大门旁一行醒目的办学理念:为获得知识和技能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人民走出去;契合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国家意愿;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脉相承。发展成为陕工院人人铭记的大学精神: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50年前,学校改为厂办校,上海机床厂内迁支援西部建设,带来了万能工具磨床和卡规磨床的生产技术,奠定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鲜明特色。除教会学生娴熟的掌握了钳铆铸锻焊、车铣刨磨钻技术之外,还生产出了六大系列四十多个磨床品种,成为省优、部优产品,“咸机”牌机床名扬四海,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20多项新型发明专利。直到2020年,工信部最新颁布的卡规磨床标准依然是我院制定的机械行业标准。

20年前,高职教育迎来发展良机,学校抢抓机遇,职工图强思变,教育厅锦上添花,学校终于夙愿成真,破茧化蝶,实现了由中专到高职的华丽转身。紧锣密鼓的是一系列改革举措,专业改革,模式探索,招贤纳才,管理创新,强化内涵,改善条件,提质增效,扩张规模,取得了人才培养的丰厚硕果。积淀形成了“校企七联合”“工学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实现了“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既定目标,凸显了在陕西高职院校中的竞争优势。

10年前,学院迎来了建校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与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专业扩容,实力倍增。借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启动实施内部质量提升计划,先后投入1.9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建设,整合内外资源,推进人才强校,形成了“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总资产累计增加5.4亿元,实现了固定资产、教学仪器总值和职工收入“三翻番”,学院成功跻身国家示范院校行列,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院校等30多项闪光荣耀,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的领先地位。

1年前,国家启动实施“双高计划”,学校成功入选“双高”建设学校A档,两个专业群入围高水平专业群,标志着学院迈入了创建“双高”院校的艰难探索期。与此同时,一次设计、一次规划、一次建设的27万平米、估算投资18亿元的新校区破土动工,完成了几代陕工人的美好期冀,将这所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带入了高质量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十三五”“省内引领发展、国内铸就卓越、国际打造品牌”的宏伟目标。

七秩悠悠,风华赓续。学校迈入高等职业教育序列后的20年,是创新发展的20年,图强思变的20年,也是成绩斐然的20年。回溯历史,我们倍感荣耀,这是一部陕工人倍道兼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用勤奋和创新谱写的一部自强不息的改革强校史。

高职20年是强基固本、提档升级的20年。2000年起步,2020年收官,学校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蜕变。总资产达到14.89亿元,固定资产增至11.84亿元,教学设备总值达到3.31亿元。增幅分别达到732%、700%和636%;建筑面积增加了2倍,专任教师增加了3倍,在校生增加了7倍,专业总数增加了8倍,教师学生获奖数量更是翻番递进,数量见证进步,质量彰显未来,20年不断变化中的陕西工院,跨越式发展实至名归,但我们,依然在努力。

高职20年是内涵发展、特色兴校的20年。通过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和“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坚持以内涵发展为重心,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地位,培育和凝聚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形成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品牌。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行指委/教指委教学成果奖37项,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等8项;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业务能力大赛累计获奖127项。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累计1331项,其中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485项;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奖数量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名。先后建成省级重点专业13个、一流专业7个、一流培育专业13个;主持和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7门,省部级精品课程26门,国家规划教材、省级优秀教材75本,拥有国家级优秀多媒体课件30个。获得“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等7项,标志性成果名列前茅。有23项成果填补了陕西高职教育的“空白”,彰显了示范引领的无穷魅力。

高职20年是名师荟萃,桃李芬芳的20年。按照“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育名师、打造团队”的理念,学校构建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人才四级分类培养体系,实施双带头人、双师、双语“三双”教师团队建设,形成了以专业领军人才为引领,骨干教师为主力,青年教师为后备、兼职教师为补充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通过搭平台、压担子、重激励、献爱心,使教师在校内有责任感、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高级职称增加到562人,博士、硕士692人,“双师”素质教师95%以上,获省部级业务能力大赛累计获奖127项。涌现出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职教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级教学团队等先进集体和优秀代表。今年我们又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高职20年是文化润心,素养固本的20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红色根基,凸显职业精神,培养时代工匠的理念,我们整合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工业文化资源,构建形成了理想信念铸魂、道德品质立身、文化素养固本、精艺强技筑基、创新创业赋能、劳动实践乐业“六位一体”的“红色匠心”文化育人核心理念。通过选修课、创新创业课与企业订制课、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四结合”,在教学层面催生文化育人成果;在实践层面一体化加强育人功能,在环境育人方面形成了一场(红色文化广场)一馆(校史馆)一廊(企业文化长廊)一园(机床文化园)一港(大学生思政教育温馨港)一空间(VR智慧思政空间)的“六个一”文化育人平台。学校先后荣获校园文化建设国家级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省级校园文化艺术奖39项。

高职20年是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20年。学校始终扎根行业沃土,矢志工业强基铸魂精技,融创先进制造汇能成典。以机床立业兴学,以制造成就梦想。牵头组建了“陕西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全国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职教集团”“校企协同育人战略联盟”,构建起“政府、学校、行业、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交融的战略性平台,在学校层面组建成立了西部现代职教研究院、西部产教融合研究院、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在二级学院层面成立了6个产业学院、4个协同创新中心和10个技术研发中心,聘请了11名全国知名客座教授和9名产业教授,累计开办企业冠名订单班300多个,企业设立奖学金、捐赠仪器设备总额超过9000万元,受益学生超过2万余名。涌现出了“欧姆龙”“亿滋”“台达”“法士特”“西安航天”等一批知名的企业订单合作案例,走出了一条具有陕工院特色和装备制造业特质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之路。

高职20年是开门办学、开放兼容的20年。学校与21个国家(地区)82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招收4国留学生97名,选送出国境培训学习教师728人次,研读交流学生509人,其中直考赴德攻读硕士14人。学院成为全国随有色行业“走出去”首批试点院校,陕西工院赞比亚分院挂牌成立,并招收首批在册学生 137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成为赞比亚国家标准;软件技术12个专业标准、182门课程标准被尼日利亚6所院校引进采用。学院与德国BSK机构合作成立了中德职教联盟;中国新西兰职教示范项目教师培训基地落户我院;“中赞鲁班学堂”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学校成功加入“世界职教联盟”;马拉维共和国总统成功访问我院,学院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七秩薪传 筑梦百年。但凡过往,皆为序章,当下有为,未来可期,奋斗中的陕西工院必将持之以恒,以质量强校为基,特色名校为标,矢志追梦铸一流,再续辉煌写春秋,用家国情怀书写一部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的特色名校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有励精图治,求强思变,方能不辱使命,砥砺前行。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学院面临从高等职业教育到职业高等教育转型归类,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启动的新机遇;是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地探索“陕工”路径的新机遇;是顶层设计、有效推进“双高”院校建设,为实施国家“双高”计划贡献“陕工”方案的新机遇;是加快发展,满足广大教职工多年幸福所盼,建设绿色、和谐、生态、文明新校区的新机遇,更是面临着能否守牢国家高职第一方阵,扛起我国装备制造行业人才培养第一面旗帜的新机遇。面对机遇叠加,挑战倍增的新校情,陕工人自感责任重,压力大,困难多。我想借用王阳明先生的一句话,那就是: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面对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我们将对标“双高计划”任务,结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着力做好“为什么”和“要什么”两篇文章。

为什么?就是为了高质量契合双高建设目标。我们将用战略眼光、全局胸怀、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去设计路线图,打造样板间。“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是基本定位;“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建设目标;“1加强4打造5提升”是建设标杆,“强基树标、培优赋能、扶强促弱、特色发展”是实施路径;“陕工特色”“陕工模式”是建设成效。

要什么?就是要闯出一条行业指导、企业支撑、适合自身、特色鲜明的建设之路。我们要内涵的提升,要条件的改善,要质量的提高、要治理的优化;更要人才培养高地的“高”,要创新服务平台的“优”,要“双师”团队的“强”,要产教融合的“特”,要国际合作交流的“新”。虽然“度”的把握是最大难题。但我们“建优、建强、建高、建特”的信心和目标绝不动摇,自觉肩负起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绝不动摇,带领全院教职工把学院建设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的底气和勇气绝不动摇。因为我们背后有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信任、有机械行业的信任和帮扶,有陕工院几届好班子积淀形成的好经验、几代“陕工”人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好传统、600多家制造企业强力支撑的好平台以及学院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好理念、好校风,我们将以此为动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背靠行业,扎根西部,服务制造强国战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贡献我们的智慧和方案,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满意的答卷。不负韶华,再续辉煌!(刘永亮)

责编:朱刚

编辑:武明/明学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