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访谈 带贫路上展风采 彰显党员新魅力——镇巴县兴隆镇水田坝社区党员政治生日感言

带贫路上展风采 彰显党员新魅力——镇巴县兴隆镇水田坝社区党员政治生日感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日前,在镇巴县兴隆镇党委“主题党日+新党员集体谈话”大会上,20年前加入党组织的何玉贵激动地说:“今天旁听了新党员集体谈话会,我又过了一次党员政治生日,我当年入党宣誓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抚今思昔,心潮澎湃,我深深体会到五年脱贫攻坚,给我们社区带来的翻天覆地大变化……”。

 image.png

今年57岁的何玉贵,是镇巴县兴隆镇水田坝社区一名普通的农民党员,他兴办的镇巴县裕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县知名茶叶企业之一,拥有茶叶基地2000余亩,茶叶产品先后荣获中、省、市、县赛茶大会多个“奖项”。2016年“裕禾”牌茶叶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他自己也是全县制茶“专家”之一。

入党20年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社区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离岗不离责,在社区“党员争标兵,脱贫当先锋”的岗位上,始终发挥着光和热。

 image.png

 “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党的政策好,要心存感恩、做个好人,孝敬父母、团结友邻、同奔小康……”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动下,当地茶产业越做越大,带动当地脱贫增收的村民越来越多。

兴办产业 ,助民增收是何玉贵的“青春梦想”。1980年,中学毕业的何玉贵就开始学着种茶。从一个不懂茶的毛头小伙子到如今50多岁的“茶业专家”;从最初自家的3亩多茶园到如今集中连片的2000余亩原生态观光茶园。 30多年来,他勤学多练、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宽的茶业富民之路。

 image.png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当地党委政府 “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下,何玉贵兴办的茶叶企业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他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扩基地、建茶场,吸纳贫困户30多名,到自己的茶场专门从事茶叶生产、加工、营销。帮助他们“因茶脱贫·因茶致富”。

他兴办的“裕禾”茶叶基地位于兴隆镇最大的移民安置点“袁家桥”附近,为做大做强茶叶产业,让更多的搬迁群众“有事做,有收入”,他克服困难,一边筹资加快茶园建设,一边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扩大生产、加工规模,添置机械设备,他茶场加工生产的裕禾牌“汉中仙毫”茶品种多、质量好、包装美,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全县享有盛名的茶叶企业和扶贫帮困带头人。

同时,他积极倡导茶文化,大力宣传茶叶的保健作用,印制了6000多本小册子发给顾客和群众。借助全县“茶业发展”东风,技改后的“裕禾”牌成为镇巴名茶后起之秀,今年,善于创新的他又把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茶园景观建设融为一体,作为新商标宣传推介,积极参与推动全镇“茶旅融合”发展。

目前,“裕禾”牌镇巴名茶已成为全县茶叶的主打品牌和汉中市骨干茶叶企业之一向市场推介,水田坝社区已逐步建成兴隆镇原生态观光茶园“主园区”,被县文化旅游局确定为“楮溪园AAAA”旅游区重点推荐线路之一。他在镇巴县城的茶行也被确定为“镇巴旅游定点购物商店”,他本人也因为在茶叶加工方面贡献突出,先后获得“汉中市乡土人才”、“十星级文明农户”、“科技致富标兵”、 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和镇巴县“制茶能手”等荣誉称号,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是我的初心。” 常温党史忆初心,牢记使命勇担当是他的“座右铭”,何玉贵在个人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他积极参加社区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经常到“社区党员体检中心”重温党史、村史,他深知,今天的巨变,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不断奋斗的结果,带贫益贫是每一个党员的重要责任,在党员包联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中,党支部安排他包扶3户,他坚持每年包扶5户。  

他常说“帮人先帮技和艺,要致富得有技术……”。因此,他下功夫对当地茶农进行采摘和种植培训,不仅不厌其烦地为上门求教的乡亲传授技术,还为其免费提供食宿、介绍自己熟悉可靠的销售渠道。据不完全统计,仅茶叶采摘一项,何玉贵的茶厂每年就吸纳“移民搬迁点”务工人员200多人,创收150余万元;留守的老、弱、妇、残在茶园施肥、除草、采摘,也有可观的收入。他的弟弟何玉富因腿有残疾生活颇难,然而在他手把手地“言传身授”下,练就了一手茶叶加工技术“绝活”,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其事迹在陕西农村报以《残身谱出好茶曲》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2020年春天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他不但积极配合地方党政组织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还率先带头向县红十字会捐助抗疫资金10000元,哪里有困难,那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这样始热心镇、村公益事业,积极投身于 “乡村振兴”建设。

  “来茶厂务工上班的村民富了”,他自己因操劳过度,头发变白了,脸庞变黑了,可他“带贫致富”的初心没有变,他时刻不忘党员身份,虽然自己的茶场建设急需投资,但他还是竭尽所能来帮扶乡亲,先后出钱请民工帮助贫困户杨义顺、廖聪友等8户缺劳力的村民种茶籽、茶苗;硬化大地小组院落道路;捐资3000元抢救遭遇车祸的村民覃成华“脱险”……。(段明才)

责编:张颖

编辑:武明/明学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