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生态 绥德县文化馆:常态“非遗进校园”,探索非遗传承新路

绥德县文化馆:常态“非遗进校园”,探索非遗传承新路

(杜鹏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让非遗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非遗走进校园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学校承担着传播、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使命,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从娃娃抓起。

 image.png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全县师生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文化遗产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近年来,绥德教体局和绥德文旅局联合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认识非遗价值,熟悉掌握各类非遗技艺,不断扩大受众基础,使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永久保护传承。

 image.png

近年来,绥德开展了有特色的“非遗进校园”工作,首先在城区中小学开展,以后逐步向乡镇中小学拓展。目前,在绥德中学、绥德一中、绥德实验中学、田庄中学、辛店中学、绥师附小、明德小学、绥德三小、田庄中心小学、绥德第一小学、榆林市一中、榆林学院、西安工业大学等校园的社团课堂相继展开了适合本校校情的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利用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及学校社团活动等课程,在音乐课上传承陕北民歌、体育课上传承陕北秧歌、美术课上传承陕北剪纸和绥德民间泥塑等。并建立了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成立了非遗进校园项目组,师资人员由数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绥德县文化馆业务干部组成。通过校园的教学辅导过程,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教材,规范教学教程,逐步形成科学和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使非遗项目这一文化瑰宝代代相传,不断弘扬光大。

“非遗进校园”是一项固本培根捍卫文化基因的公益事业,也是一次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激情碰撞。在电子产品全面普及,学生与家长普遍崇尚宽松教育的今天,要让“非遗”项目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除了其内容必须丰富而精练外,走进校园的形式也必须契合受众需求,切合师生兴趣。

绥德县文化馆在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中,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易学易懂的授课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制宜、科学谋划、精心部署、积极创新。在“非遗”项目的表演和创作中适度而有机地融入现代元素,使其在完整保持个性特质的同时也富有现代生活气息,让受众更加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据统计,2020年绥德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陕北秧歌》分别被带入绥德中学、实验中学、明德小学、三小、榆林学院等校园的社团课堂,每周上课一次,共计500余学生参与学习。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绥德剪纸》分别走进绥德中学、绥德田庄中心小学、绥德第一小学、榆林市一中的社团课堂,每周一次,共计130余学生参与学习。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绥德民间泥塑》走进绥德中学、绥德辛店中学的社团课堂,每周一次,每次70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绥德民歌》走进绥德中学的社团课堂,每周两次,共计120余学生参与学习。

责编:杜鹏飞                  

编辑:明学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荣耀陕西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荣耀陕西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0

邮箱: rongyaosx@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